理论研究
专题学习资讯之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04 13:02:36    点击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不利影响也在增多,需要冷静观察,综合分析研判。围绕上半年经济发展状况,各方专家、学者深入剖析,梳理了相关内参文献,摘选部分文章观点,供委员参考。

  谨慎乐观看法占据主流

  《增长总体趋稳,基础还需巩固》一文认为,经济增长在7%-8%这样一个中高增长的态势基本确立,随着稳增长措施的加快落实,经济增长总体趋稳。同时,经济增长的基础有待巩固,集中表现在房地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房地产发展空间日趋狭窄,总体温和、渐进调整;干预市场准入因素仍然较多,产业结构调整和微观经济基础再造受到制约。须着力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动态》,2014年第1997期,张立群)

  《关于中国经济再平衡问题的看法》一文提出,须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不能放弃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但要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出口不可替代,但需提高竞争力;通过有效投资拉动消费,避免畸形奢华消费、高福利和公款消费;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对待产能过剩,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优势;我国债务快速增长难以为继,去杠杆成为必然趋势,但要把握好力度,区别对待,稳步推进。(《内部参阅》,2014年第23期,黄志凌)

  《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一文认为,当前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在合理增长区间内运行。经济增长减慢,供给结构优化,消费和出口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水平稳中趋降。当前经济增长减慢的原因,包括投资面临一定的资金约束、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影响了中国出口、多因素交织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并影响市场预期。须加快推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城镇化为抓手释放内需巨大潜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等。(《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6期,祝宝良)

  《国民经济缓中趋稳的态势渐趋明显》一文认为,面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态势,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简政放权、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对激发民间投资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随着国家的调控政策继续陆续发挥效应,企业的经营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向好的动力会进一步增强。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长,对经济企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支撑作用。服务业增长形势较为良好,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景气高涨,服务业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度有所降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每周经济观察》,2014年第24期)

  《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一文认为,随着中国进入改革、结构重组和再平衡的新阶段,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速比过去有所降低,但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化创新;经济结构将会发生新变化。“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从中长期的改革切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才能将中国经济带出泥潭。(《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14年第21期,周子勋)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一文认为,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虽然存在经济下行风险、楼市风险、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忧,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经济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当前的风险或许不是经济增长下滑本身,而是对经济增长下滑的过度担忧,影响各方信心,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内生动力,并对改革和转型构成压力。(《每周经济观察》,2014年第24期)

  《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悬崖式下跌?》一文认为,“断崖式下跌”不会出现,新一轮改革红利渐渐释放,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尽管经济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但供给则出现积极变化,整体经济效益处于合理水平;劳动力需求较旺,就业压力趋弱;CPI运行正常,没出现通缩现象。这说明经济运行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潜在增速基本吻合,不宜因短期增速变化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做出过于消极的估计。中国正在面临一次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时刻。(《经济深度分析》,2014年第26期)

  《中国经济是个“自行车经济”》一文认为,过去十年所依赖的增长动力出现枯竭,过去六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的政策留下后遗症,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换档期,房地产转入缓慢调整期,但不会崩盘。中国经济是杠杆率极高的经济,保持一定速度才能不倒,如果静止下来,任何问题都会被放大,引发一系列问题。今年经济走势最有可能是一个U型的走势,而5月至7月是最艰苦的时候。(《新华月报》,2014年7月号上半月,李稻葵)

  《关键指标企稳就业矛盾加剧—透视宏观经济新动向》一文认为,随着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在二季度两度定向降准,由用电量、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组成的“克强指数”出现回暖迹象,短期内经济企稳成为市场共识。但投资不振、消费疲软等问题,并没有明显改观。一直表现稳定的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考虑到下半年房地产下行风险仍在、终端利率水平仍处于高位,有必要维持既能调结构又能稳增长的政策组合,以保障全年经济目标的完成。(《上海智库》,2014年第27期,徐寿松,何欣荣)

  《中国可持续增长的出路》一文认为,抑制经济增长的最重大因素将是停滞的房地产市场,消化过量的住房存量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加大城镇化进程并实现生产率提升,允许包括外资在内的私营部门参与受到政策保护的经济活动,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在服务行业或许最为显著,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和健康等领域。抓好这两大改革举措,就有望实现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使未来六年的GDP增速至少达到7%。(《领导参阅件》,2014年第24期,黄育川)

  《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预判》(组稿)认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消费和出口状况好转,推动服务业发展,GDP今年有望达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决策者故意要放慢的,但如果挤泡沫的力度过大,那么已经在不断走弱的中国经济有可能真的陷入困境。如果中国不能处理好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问题,发生最糟的情况,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概率也是相当不小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急转弯”,将会导致中国GDP增速在2014年骤降至5%。(《经济展望》,2014年第6期)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一文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房地产市场走向成为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的一项重要因素。当前房地产市场没有整体崩盘风险,成交萎缩,并非需求由此反转,库存增加,并非供给大幅调整,价格松动,并非拐点立即出现。应通盘考虑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如,加强保障房建设,对冲整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减轻对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冲击,向市场化调控转变,加快出台分类调控细则,保持金融政策稳定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改革内参》,2014年综合24期,杜飞轮,刘雪燕)

  悲观情绪也有一定市场

  《当前中国经济是结构性衰退》一文认为,中国经济是结构性衰退,而不是周期性衰退,供给乏力和供给失衡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最重要的是调结构,如产业升级、需求升级和促进创新,这种内生性的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当前的“微刺激”政策与以往的“保增长”老套路差不多,“调结构”已悄然沦为政策附属品,不是从长期改善供给的角度来拉动经济增长,忘不了打楼市的主意,日益加大的刺激力度和各种救市政策叠加,“微刺激”演化成“强刺激”,只会把中国的转型之路人为拉长。(《每周经济观察》,2014年第24期)

  《我国经济陷入螺旋式通缩时期》一文认为,物价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已进入通缩时期,这种情况与官方宣布的经济增长达到7%以上呈鲜明对比。稳健的增长,尤其是长期内的稳健增长,往往与通胀相关联。PPI跌幅超过CPI涨幅,而且,CPI所衡量的国内消费在GDP中占比只有35%至36%,PPI所衡量的制造业,占比超过44%。阻止物价疲软演变成螺旋式通缩的“微刺激”路线,如果不能奏效,将无法避免地看到CPI和PPI继续恶化。通缩是经济的杀手,中国看起来似乎已进入了物价不断下滑。(《经济深度分析》,2014年第25期)

  《宏观:黑天鹅越来越多》(组稿)认为,“黑天鹅”包括: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在加剧,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欧洲经济的复苏进程,日本消费税率提高,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不确定,乌克兰局势。新兴经济体集体陷入“调整期”,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有明显的“加杠杆”趋势,美联储退出QE,新兴经济体加息必会压制国内经济复苏,引发市场动荡,影响实体经济。我国潜伏的四大“黑天鹅”为:房地产及其引发的系列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企业转型的风险、民间借贷问题引发的金融风险。(《经济展望》,2014年第5期)

  《警惕中国经济的区域性塌陷》一文认为,中国经济此轮将可能以逐渐蔓延式的区域性塌陷为主要调整方式,煤炭大省山西、钢铁大省河北、资源大省黑龙江等增速由10%以上跌至4%到5%,江苏和浙江由于产业升级慢,产品技术含量过低,没有核心竞争力,并遭遇外贸下滑,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塌陷点”。对于区域性塌陷问题,目前在经济界是无解的,历史上也罕有先例,只有全局尘埃落定,区域问题才可能有解。(《改革内参》,2014年综合23期,四维宏观智库)

  《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一文认为,经济运行中面临通缩、资本外逃、债务违约三个风险,首先是“通缩”风险。物价下行压力加大,货币供应量增速在持续放缓,有效需求不足,通缩趋势形成,将进一步拖累投资和消费。其次是资本外逃风险,增长继续趋势下行,资本出逃会进一步发展,人民币承受更大贬值压力,对房地产、外汇和金融市场带来冲击。最后是债务违约风险,未来在基建、房地产及采矿等行业可能出现金融产品违约风险,金融市场将承受更大压力。要防止三者发生共振,对经济产生太大的负面冲击。(《经济深度分析》,2014年第19期)(上海政协网)
                                                                                                                                           编辑:东方石

 

相关链接
四月东海芳菲天,最美晶都桃花艳(图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梅雪争春
雪韵西双湖
七彩晶都
总有一朵化为你开放
廊桥梦幻
又见一缕茶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海县委员会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271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