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文史
东海羽山漫记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21 11:02:11    点击数:

    江苏省最早记入史记的地名,不是六朝古都南京,不是园林甲于天下的苏州,也不是富名华夏的江南水乡,而是东海县境内的羽山。 

    翻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十四页,太史公写道:“……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接着又于注解中写道:“……案: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也。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而用其子禹也。” 《东海县志·概述》中写道:县境内“……羽山最高, 海拔269.5。”,“温泉北有羽山,传为舜帝殛鲧之地。山上有殛鲧泉、三缝石等古迹。羽山为古人类羽民的居住地,羽民从中国大陆东迁南北美洲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印第安羽蛇文化。” 

    据此看来,上古名胜——羽山,不仅仅以其特殊的史料价值,涵盖华夏古今文化,而且从它的先民足迹所涉,还影响着重洋对面,南北美洲大陆的文明与发展。毫不夸张地说,这座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小山,却是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享有极高的人类文明价位的名山。 

    来到了羽山脚下。只见近三百米高的青峰,耸立在碧水涟涟的羽山水库之滨,坡顶草木苍翠,岩崖耸立,而山腰山脚却土石外翻,青岩裸露;被滥开滥采的山体,百孔千疮,惨不忍睹。隆隆的开山机械,发出令人心悸的怪叫,被炸碎的古老石岩,正被装上挂着山东、江苏等地牌照的车辆,接连不断的驶向山外;已被深切至山顶的采石断面,被钻出一排排深孔,装满烈性炸药;他们无视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和祖孙的长远利益,正在疯狂地肢解着这座史记留名的上古胜境。我们看罢莫不痛心疾首,愤慨不已 羽山村何书记作向导,我们从羽山中坡攀登。远看不起眼的山坡,走到近前却是山景独好,满坡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石笋石块;或鱼或兽,或秀或丑,千姿百态,饶有情趣;一石从山坡向下突然翘起形如鲢鱼似的脑袋,非常传神。翻过一道石坎,只见崖顶有一独立岩石,从不同方位看,都象古类人猿的头形,那半张的嘴巴,似乎要向人们诉说它和羽山的古老和正被肢解的痛楚。来到仅容一人进入的迥云洞口,此洞异常奇特,居山之三分之二高度,呈50°角斜向山顶;入洞只能单身俯行;洞内幽暗,可从通顶的洞口看到蓝天白云。出口被条石一分为二,上下洞口高差约十余米,真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此洞每逢阴雨霜雪,便有白云雾气从上下洞口盘绕;年长的山民,能从这云气的环绕、云行的流向和密度来判断天气的变化。传说这是专司羽山气候的小白龙在布云施雨。 从洞口向上,是陡峭的巨崖,间以光滑多姿的岩石,组成了一道险峻陡坡。大家费力地爬上崖顶,竟然是一派奇丽的峻崖风光。东望主峰,尖崖排列,峻立蓝天;上面七、八游人立于崖顶,更增加了险骇的气息。过双岩门,只见三块卡车大小的圆形巨石卧于草丛,传说为专伺洪水的恶龙所生,大禹治水,斩龙于此,并施法,将龙蛋石化于羽山之巅。只见无石不俏的山顶坡地,疏林散落,绿茵密布。向西有相叠岩石,上似鳄鱼翘首,下似卧龟负鳄爬行,天然成趣;大家纷纷留影。向西峰远望,高耸的块块岩峰上,都有穿红着锦的游人登攀玩耍。随处可见裂缝的岩石,既细洁如玉,又险峭怡人。早听说羽山是舜帝殛鲧之所,留有上古遗迹——三剑石,传为舜殛鲧前,试劈三剑,将一尊巨岩劈为三条并排的立岩。 可山顶四周,处处都有三剑石、三剑岩,似乎舜帝恨鲧治水不力,造成哀鸿遍野,悲痛之极,便在羽山一阵狂劈,以泄胸中之气。 峰顶有一被炸药炸过的痕迹。据说十年动乱期间,一位愚昧的造反派成员,竟然突发奇想,到这千古名山扫四旧,用炸药炸掉了殛鲧泉这贯古通今的历史遗迹,也炸掉了世上一方文明的史料。从而导致泉毁水涸,真是愚不可及。 殛鲧泉上方的卧岩上,有明显红色印记,传说为鲧的鲜血留下的痕迹,血流到泉眼里,泉水也有血腥气味。史记中记有因鲧死后变成的三足          所至的记载。远古就传有方寸之泉,深不见底的传说,五十 年代曾有山民用三根细竹连接探其深度,结果也没有见底。县文化局周副局长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名胜的种种传说和神奇,更增添了大家对这名山的崇敬和呼吁保护的急切情结。 可当地民间对舜殛鲧的传说,不置可否,而把敢于上天庭偷来“息壤”治水被害的鲧, 当作华夏民族最早献身治理洪水的英雄来看待。尽管鲧的治水方略不当:九年堵截,无功而殁;但他以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堵、疏结合的治水方略,为其儿子——禹的成功,奠定了锁江河于堤内的行洪基础,又从失败中悟出了疏是治洪方向的经验教训。这一千古不没的巨大贡献,怎么能抹去呢?!所以民间有“继鲧泉”而非“殛鲧泉”,是“禹山”而非“羽山”之说。我们也认为作为英明帝王的舜,是不会把治洪失误都推给治洪方略的执行者鲧的身上;但鲧组织了天下百姓以九年血汗,铸就的堵江截流工程而毁于一旦,作为治水大臣,他的悲痛比任何人都强烈。他于羽山之巅,看到洪水滔滔,哀鸿遍野,悲痛欲绝,深深自责,便将儿子——禹召到身边,自我解剖了治水的教训,让儿子继承他的遗志,为天下百姓降伏洪魔,过上风调雨顺、水旱不惊的太平日子,他愿将一腔热血化为甘泉,造福一方,便拔剑自刎于羽山。鲜血染红了青岩,热血化为一泉,渗入地下,变成了今天的温泉之水。禹承父命,受舜帝委托,十三年衣不解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浚了江、河、淮、泗等九州大川,加固了其父生前修筑的江河堤坝,泄灌两便。禹治水成功后,年年返羽山祭父。当地人民为感激他们父子之功,便称泉为继鲧泉,山为禹山。也许是太史公——司马迁老人家一时笔误,或忽视了历史的主人——劳动人民的舆论与公论,而有羽、殛之误。 

    离继鲧泉北向的岩壁上,有一道红漆描的竖线,是为苏、鲁于羽峰分疆的标记。北望齐鲁碧野无垠,羽山北坡,虽地处背阴,但松木葱茏,青翠怡人,山岩植被保存极好。而属于我们江苏省管辖的向阳坡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土翻岩露、坑坑洼洼。我们边走边看,深感自责与内疚,这比贴在脸上的伤疤还要难受。 西峰于阳光下显得巍峨亮丽,和煦的光束,洒在一群群峰岩上,闪烁着耀眼的亮点,更加增添了这上古名山的幽丽神秘。高269?5的主峰,青岩奇峭,怪石交错,峻崖竖列,格外雄秀。从峰顶向东缓落的坡间,独立着一块高二十米,周十余米的扁形山崖,四周直壁如刀劈,无法攀登;于青峰绿茵中,雄峙虎踞,十分壮观。传说为鲧自刎后,仍惦记着疏洪的大计,右臂伸向东方,变成了这道缓坡。手掌高举,掌心向外,意告大禹:一定要引洪水东入大海。故此留下了这神掌崖的名胜。 崖边有一高峭岩壁,形如华山峻崖,若置铁索数道,也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线。环崖南行,只见一层层壁立的陡崖,高耸险峭,颇有泰山之雄,庐山之秀。毫不夸张地说:如此奇妙的羽峰岩景,大可竞秀华夏,争艳九州。 向东坡下行十余米,是古望海楼遗址。大禹父子曾多次在此谋划治水的方略。上古代时,羽山南北都是一片沼泽地,千百万鸟类虫兽于此栖息繁衍。西部与陆地相连,东山脚不远处即大海侵陆留下的浅滩和港湾。而如今遗存千百年的望海楼旧址,已因开山造成的塌方,坠落石坑,留下了万古遗恨。 位于古望海楼东邻的是险秀奇绝的仙人洞,已因采石毁坡悬于危崖之上,只需一炮,即刻倾翻。众人冒险从双岩夹缝中钻过洞去,只见峭壁悬顶,深渊脚下,千古巨崖已被炸药震开了一道宽如手掌、长续十余米的裂缝。紧邻仙人洞是著名的三剑石,高二十米的陡壁,齐崭崭裂成三条笔直的岩缝,这就是舜帝三剑裂石的遗迹。我们顺崖下环,站在三缝石陡坡上,上望岩顶要仰头120°,方可见岩顶及它背倚的蓝天;可惜右边已被炸塌成岌岌可危的悬空崖、欲坠岩。从80°角的山坡下行,东边的山峰上有两组高几十米的险崖直刺蓝天,婉约华山之仙掌峰一样奇绝峻秀。
编辑:东方石

 

相关链接
四月东海芳菲天,最美晶都桃花艳(图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梅雪争春
雪韵西双湖
七彩晶都
总有一朵化为你开放
廊桥梦幻
又见一缕茶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海县委员会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271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