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建言
关于高铁时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
信息来源:东海政协网  作者:东方石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3:44    点击数:

       高铁时代是一个大交通时代、大合作时代、大红利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大竞争、要素大转移、产业大调整时代,必将产生区域发展的时空观、边界观、区位观和资源观的重大变革。目前,各地抢抓高铁时代机遇、竞谋发展的势头都非常明显,沿线各城市凭借其自身的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竞相发展,力求在高铁经济所带来的变革中占得先机。连徐高铁、沿海高铁以及京沪东线高铁全线相继开工建设,作为位于三条高铁线路纵横交织形成的中心地带,东海县将迎来崭新的高铁时代。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超前谋划,精心布局,快速抢抓高铁新机遇,无缝对接高铁新时空,加快将高铁优势转换为区域优势,全力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东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形势研判,准确把握高铁发展机遇。

东海是一座沿铁路迁、依铁路建,有着长达60年建城历史的东陇海之城。“慢铁”时代,东海境内因拥有7座车站而闻名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曾经长期得以享受铁路交通便捷的红利。随着连徐高铁、沿海高铁以及京沪东线高铁全线开工建设,2020年前后,东海将全面迈进高铁时代,这既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转型的新的又一轮重大机遇,也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市场意识乃至发展理念,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更高层次的全方位考验。     
     
一方面,高铁建设让东海搭上高铁时代快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是交通便利优势更加凸显。东海县是陇海西行第一县,位处“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交通便利,拥有由水、陆、空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东西横向,连徐350高铁贯穿全境,形成高铁交通主轴;南北纵向,沿海250高铁、京沪350东线高铁贴境而过,构成高铁交通两翼,不仅填补了东海高速铁路方面的空白,更使东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二是旅游经济升级步伐加快。高铁的发展,将带来更多更优质的生产要素,使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得到改善,产业结构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作为连徐高铁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可以更便捷接受高铁时代的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红利辐射,牵动其他地区要素转移,使东海获得更多的资本,迎来旅游产业发展契机。三是旅游客源半径扩大。东海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三路高铁开通后,从长三角、陇海沿线、沿海地区来东海的时间大为缩短,“长途游”将变为“短途游”,高铁沿线城市的人群将成为重要客源市场,形成旅游经济的新增长极

       另一方面,高铁犹如一把双刃剑,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并存,在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给处于起步不久的的东海旅游挑战:一是生产要素存在流出风险。高铁时代,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原有的优势、劣势或许会迅速转换。越是发展好、发展快的地区越能聚集生产要素,越能整合发展资源,在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向经济高地聚集,而经济发展的漏斗区将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在竞争中后发崛起就会在竞争分化中塌陷的压力。二是现有设施难以配套高铁。县城规划总体布局需进一步完善,主要发展方向没有形成,城镇设施建设不到位,综合交通衔接不配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品牌没有打响,现代服务业体系不健全等。三是区域旅游竞争更加激烈。高铁带来的诸多商机中,旅游业受益最大,面临的挑战也最为严峻。我县旅游、休闲、度假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仅停留在门票经济层面,忽略了旅游主题周边产业的完善和挖掘,缺乏深层次的主动吸客条件,极易出现游客群体过而不入目的地可能沦为过境地;同时沿高铁线城市名胜景区较多,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品牌景点,游客用脚投票的趋势更加明显,相比起来东海旅游产品尚不丰富,游客资源极易被截留。更为突出的是我们与一二线城市旅游环境相比,特别是在核心枢纽区的规划建设档次、旅游服务功能、客源吸纳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极有可能出现高铁经济所带来的负面虹吸效应,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深入分析利弊要害,积极谋划应对举措。
     
二、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旅游发展路径。
      
制定出台《加快高铁时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 根据高铁经济时代的特征,做好进入高铁经济时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一是进一步理顺大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整合旅游、文化、交通、住建、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组建大旅游委,统筹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
      
二是推进高铁、旅游规划对接,对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设计,推动多规合一,实现旅游规划与全县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高水平、前瞻性地谋划好高铁经济时代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产业;密切旅游规划与高铁新城规划的有效衔接,使旅游产业发展与高铁新城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专项规划,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与高铁时代接轨、融合。
      
三是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特色旅游和差异化理念,把东海打造成为国际有影响的水晶文化赏购游目的地、一带一路交汇点先导区休闲度假胜地、华东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宜游福地,重点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发展格局。一轴:即以峰泉路旅游发展为主轴;两带:310国道沿线东南西北景区带、沿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景区带;三区:以羽泉景区为核心享老旅游片区、以西双湖、水晶城为核心的水晶文化旅游片区、以李埝林场森林养生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片区。
      
四是主动构筑大旅游圈,融入到以两汉为主的徐州旅游圈和以山海文化为主的连云港旅游圈,加强与周边旅游市场的协作、联动,推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抓住各路高铁开通的契机,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采取客源互换、联票绑定等举措,增进区域性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      
      
三、高标建设新城,做优旅游城市客厅。
      
作为高铁经济效应在东海的直接受力点,高铁新城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是振兴旅游产业的核心枢纽区,是迎送游客进出东海的的新客厅,必将牵动物流、人流和各类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为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高水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是高铁时代拉动全域旅游发展、做强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开通一条高铁,崛起一片新城,带动一方发展。抢抓连徐高铁开工机遇,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城南新城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是高起点规划新城。高铁新城规划定位应体现“新老城区一体化、经济发展增长极、全域旅游枢纽区”等特征,兼顾交通集散、临站经济、生态养生养老、商业服务、娱乐休闲、商务办公、文化创意、名优产品展览、宜商宜居等功能,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区。将高铁工程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框架拉大、城市功能分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等衔接起来,对整个片区建设的规模范围、空间布局、产业导向等进行深入研究,统筹谋划,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时序。突出产业带动、组团发展理念,以承接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为抓手,以发展交通集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为导向,科学确定新城区产业发展策略,有重点地布局片区功能业态,形成新的产业培育着力点。
       
二是高效率实施棚改。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用足用活棚改政策,将城南片区棚户区改造纳入城建总体规划建设的大盘子,进行统筹考虑、综合安排、超前部署、高效实施,为城南片区新城建设降低征迁成本、腾挪发展空间。
      
三是高品质建设新城。坚持以国际水准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树立精品意识,优选施工队伍,打造优质工程,让新城区建设成为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窗口。注重产业培育的高层次、高端化,围绕集游客集散、商贸展示、居住配套等功能打造城市新门户,围绕电子商务、商务酒店、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城市综合体,围绕科技研发、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等功能,打造高新产业园,实现与西开发区的有机互补与对接。
      
四是高标准配套设施。把公共服务设施放在优先建设的战略地位,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引导交通与服务配套共同发展,融合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加大文化娱乐、健康医疗、教育教学等建设力度,提升新城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实施水、电、路、气、停车场、菜市场、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服务配套。强化新城区和北部城区的无缝对接,通过纵向打通、横向延续等方式,使新城区融入城市一体化整体格局。
       
五是高速度推进建设。坚持新城建设与高铁工程建设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按照两年拉开框架、五年初步形成、八年基本建成要求,加快工作节奏,确保新城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等各方面工作高效顺畅推进。优化实施方案,排出时间节点,重点突破,分项目、分步骤地实施,加快工作进度,确保高铁通车之日就是新城初具雏形之时目标的实现,为全县城市建设打造新亮点,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突出交通先行,构筑高铁交通网路。
      
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凭借连徐、沿海高铁加速与长三角、山东半岛、陇海沿线等地区的无缝对接,逐步融入渤海湾、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以建设高铁站和新城为重点,加快推进高铁大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抓好245省道改造、236省道绕城贯通、323省道改道、464省道南延等骨干线路建设,徐海路、雨润路、幸福路、振兴路、钢铁路、中华路北延等城区市政路网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和完善城区慢行系统,谋划建设东西高铁大通道,加快高铁站、新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打造高铁交通枢纽,构筑高铁与城市交通网络“零换乘”体系,实现城市主干道与机场、铁路、公路,长途客运、公交、景区专线等交通与高铁的无缝连接,加快形成“空--铁”立体式交通大网络。
   
四、打造高铁经济圈,做强旅游产业支撑。
   
坚持产业优先原则,充分发挥高铁的磁石效应,大力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工程,以高铁为依托,园区为载体,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和承接平台。
   
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着力培育高铁经济体系,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打造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东海开发区、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骨干园区建设,谋划机动车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等规划建设,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和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临站经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城、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积极谋划“高铁新城”现代物流基地,构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
   
二是完善产业基地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材料、国检中心、农科院试验中心等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利用高铁对时间空间的缩短,吸引人才要素资源,重点通过人才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来东海创业,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产业支撑。
   
三是扮靓特色产业小镇,重点打造水晶小镇、温泉小镇、草莓小镇、森林小镇、康养小镇、临湖小镇、高铁小镇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经济支撑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拓展全域旅游空间。
   
四是打造高铁农特优产品采购游。结合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大型超市联手,规划建设东海农特优产品展示中心,集中展销农特优产品,以农产品的土、真、全、特吸引游客采购,与东海水晶城形成呼应和互补效应;借鉴水晶城等景区补贴政策,对游客土特产品采购给予奖励,调动旅行社积极性,增强“一小时经济圈”高铁客源二次游吸聚力。
   
五、营造特色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高铁开通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竞争,而竞争的核心依然在于旅游产品的实力和特色。
围绕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养生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五大板块,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的理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七大工程,重点打造水晶、羽山、李埝三大片区,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启动5A景区提升工作,整合西双湖、新水晶城、水晶博物馆等优势资源,启动水晶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东海森林温泉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东海森林温泉疗养院、户外探险基地等项目建设稳步,加快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特色民宿,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对旅游公共标识、旅游交通、旅游厕所、休闲设施等配套进行建设。持续巩固主城区创卫成果,推进乡镇创卫工作全覆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按照厕所革命的要求,对旅游厕所进行整治提升,全面推进各景区、城区、乡镇、街道厕所建设;常态化开行美丽港城 魅力乡村东海乡村旅游直通车,打通赴东海散客旅游交通壁垒;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加大智慧平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旅游电商,深度开发旅游新业态,加快培育新的核心旅游竞争力。

相关链接
四月东海芳菲天,最美晶都桃花艳(图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梅雪争春
雪韵西双湖
七彩晶都
总有一朵化为你开放
廊桥梦幻
又见一缕茶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海县委员会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271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