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关于推进体教融合 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建议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01 11:12:50    点击数:

  目前,中小学生中“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营养条件好,课业负担重,运动时间少。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参与延时服务的学生,在校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亟需推进体教融合,着力解决体育教育边缘化问题,提升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但在推进体教融合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育与教育未融合。长期以来,教育部门抓普及,体育部门抓提高的条块管理体制,导致了体教分离的状态,未能深入的融合发展。二是缺乏有效的纠纷处理机制。在校期间,时有发生的运动意外,限制了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体育教师严重不足。随着生源的激增,师资严重不足,体育老师大都兼任其他学科老师,不能为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四是缺少相应的运动场地。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连标准化操场都不具备,无法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

  建议:

  1.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把体育锻炼更好地融入教育环节,将学校体育与健康常识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教育工作评估和评选的重要指标,推动校内体育课程的优化改革。

  2.保证每天在校运动时间。按照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逐步推行每天1节体育课,确保正常天气每天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延时服务等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

  3.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特色体育项目,让中小学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4.补齐体育教师短缺和设施不足短板。一是通过加大教师招引力度,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二是统筹资源,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依托周边公共体育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服务模式。

  5.完善校内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体育教师的权责范围,研究制定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明确事故划分标准,完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处理纠纷的工作机制。

相关链接
四月东海芳菲天,最美晶都桃花艳(图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梅雪争春
雪韵西双湖
七彩晶都
总有一朵化为你开放
廊桥梦幻
又见一缕茶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海县委员会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27154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