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文史
“抗大之花”沈保舒
信息来源:  作者:东海县党史办  发布时间:2017-02-20 09:37:39    点击数:

 

沈保舒,男,1920年生,东海县驼峰乡后坞墩村人。1938年3月,18岁的沈保舒怀着报国救民、寻找光明的志愿离开家乡,去西安寻找领导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继而,沈保舒到达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沈保舒5岁丧父,靠姨母接济生活。1932年,舅父孙挹清领导大贯庄暴动失败,被寄养在前王庄姨父家读私塾。1934年入白塔埠小学,次年转入海州小学。1937年考入江苏省运河乡村师范学习。在学校里,沈保舒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为人真诚、乐于助人,经常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资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在校期间,沈保舒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想方设法阅读进步书刊,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国家时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日寇的铁蹄疯狂践踏祖国的土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年底,运河师范学校停办,沈保舒来到白塔埠。
1938年3月,在舅父孙挹清(中共党员)的指引下,沈保舒毅然离开家乡,远赴西安,寻找抗日救亡的道路。临行前,孙挹清告诉他,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可以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来到西安后,他亲眼目睹广大人民群众如火如荼的抗日浪潮,几次参加了学生和民众的抗战集会和演讲,深深地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所打动。
1938年5月,沈保舒向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领导倾诉参加抗日救亡、投身革命洪流的迫切意愿。在党组织的介绍下,他进入青训班(即安吴堡西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
在青训班学习期间,沈保舒向大家诉说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控诉不平等的黑暗社会,愤怒声讨日寇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沈保舒在学习笔记中写到:“倭寇不除,国家将亡”,“吾等中华儿女,当共赴疆场报效国家,虽战死沙场,亦义无反顾。”
1938年10月,党组织决定沈保舒由青训班转入抗大学习。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沈保舒无比激动。在这里,他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讲演,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持久战》等革命著作。
1939年6月,沈保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沈保舒结束抗大的学习,留校任政治干事。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日伪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封锁和扫荡抗日根据地,进行严厉的“清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2月,党组织调沈保舒在郑太路沿线负责扩兵工作。这是一项光荣而又充满危险的任务。接受任务后,沈保舒马上前去,迅即开展工作。
日伪在敌占区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屠杀我抗日军民,沈保舒的几位战友相继牺牲。面临险境,沈保舒毫不畏惧,他深知在敌占区宣传抗日主张、做群众工作、扩充兵员意义十分重大。他将个人安危置于度外,冒着随时可能被捕牺牲的危险,深入乡村,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沈保舒身着便衣,化装成百姓,深入到群众家中,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耐心地启发群众。他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抵抗侵略,战胜凶恶的日本军。在沈保舒的努力下,短短2个月的时间,先后有100余名青年加入了八路军或当地的抗日武装。
1941年1月9日清晨,沈保舒匆匆吃过早饭,前往平东峪(在平定县平辽公路南)井岩村开展工作。沈保舒在区公所与1名区警和1位村民谈话。约9点许,突然枪声四起,整个村庄已被敌人包围。沈保舒意识到情况紧急,立即将谈话记录和后备青年名单吞入肚中。刚跑出区公所就被敌寇抓住。敌人当即对他们进行搜查,结果一无所获。因沈保舒讲话不是当地口音,敌人怀疑是共产党员。于是,对沈保舒等3人拳打脚踢,逼他们说出真实身份。丧心病狂的敌人当即枪杀了区警和村民。然后,将枪口对准沈保舒的头颅,恶狠狠地威胁交待真实身份。沈保舒面无惧色,豪不动摇,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恼羞成怒的敌人向他的头上连开数枪。沈保舒牺牲了,年仅21岁。
沈保舒牺牲后,抗大校刊《抗大之花》刊载了他的英雄事迹《一个布尔什维克——沈保舒同志的牺牲》,这样记述他的英雄事迹:
“保舒同志不畏环境险恶,当枪口对着他的时候毫不屈服。他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干部,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意识,共产主义人生观。他在学习与工作的时候是我们最敬仰的同志之一。
一、他不仅有苦读勤学的精神,还有诲人不倦的态度,帮助他人学习。
二、他有着高度的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曾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三、他一贯有着布尔什维克的工作积极性,他是我们的榜样。
四、在今天,我们哀悼他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志要学习保舒同志革命精神!我们要为他报仇,要追随着他的意志,踏着他的血迹永远前进。”
相关链接
四月东海芳菲天,最美晶都桃花艳(图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梅雪争春
雪韵西双湖
七彩晶都
总有一朵化为你开放
廊桥梦幻
又见一缕茶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海县委员会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27154号-1 管理登录